今年以来,设备管理中心持续深化“22660”安全绩效管理思路,通过在营造设备运行环境、推进设备专项整治以及狠抓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上发力,不断提高现场安全、设备本质化安全及人员安全素养水平,让企业安全也能绽“效益”。
营造设备运行环境,提高现场安全水平
“我们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设备管理中,围绕当前设备管理难点问题、重点环节、重点区域,落实‘双确认’要求,严禁盲目检修抢进度。”该中心负责人强调到。
设备管理中心通过完善现场隐患排查分级管控工作机制,严格落实公司设备风险隐患排查建档、督办治理、验收销号等工作,做到隐患责任层层落实,隐患验收层层负责。每月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确保不漏一点一面,不少任何一个环节,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,严格落实整改责任人,并制定整改措施,能现场整改的立即整改,现场不能整改的按照“五落实”原则限期整改,并指定专人跟踪落实,坚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推进设备专项整治,提高本质安全水平
为切实做好电气设备防雨、防高温专项工作,有效降低夏季电气设备故障率。设备管理中心持续对各单位防暑降温相关设备设施如空调、风机、水泵、换热器等运行情况,辖区内露天和临边设备设施,高低压配电室、电缆沟、电缆隧道防雨设施,PLC系统、电源、变频器、软启动器、计算机系统,高压电气设备的引线压接部位、母排连接等等设备运行环境进行专项整治活动。通过全面开展隐患排查,共检查问题99项,其中85项问题已整改,14项问题正在立项整改。同时,要求在问题未处理前,做好设备设施的临时防治措施,努力将安全风险管控至最低,有效提高企业设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。
狠抓安全责任落实,强化人员安全素养
设备管理中心组织全员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和承诺书,落实全员安全责任,全面实行层级管控机制。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警示教育、防汛应季演练、“科级干部上讲台”等活动,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“红线”意识和自控能力,从根源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,坚决遏制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违章。同时,梳理中心岗位安全责任清单,并要求全员进行“线上”安全生产履职,将落实情况纳入到业绩考核之中。此外,借助每周安全例会集体学习契机,组织科级干部以上人员学事故案例,学两级集团安全生产指令等,层级传达,让安全文化理念在基层扎根,生出全员安全素养之花。(设备管理中心 杨钊)